“我们刚收到通知,被列入本季度资质动态核查名单!”——不同于首次申报,动态核查更侧重资质维持期间的持续合规性,尤其关注“人证合一”“业绩真实”“制度运行”三大红线。一旦发现问题,轻则限期整改,重则撤销资质。
但若日常管理规范,核查反而是展示企业专业性的机会。下面提供一份可直接落地的动态核查迎检材料清单与自查路线图。
一、动态核查查什么?三大核心维度
根据住建部要求,核查重点包括:
与首次申报不同:动态核查不看“能不能办”,而看“有没有持续符合”。
二、必须提前准备的7类核心材料
1. 人员在职证明
- 所有资质相关人员(注册师、高级工程师、技术负责人)近6–12个月社保缴纳明细(带社保局公章);
- 劳动合同原件或复印件(关键页:姓名、岗位、期限、签字盖章);
- 近期工资发放记录(银行流水或个税申报表)。
⚠️ 风险点:社保单位名称必须与申报企业完全一致,关联公司代缴视为无效。
2. 注册执业状态
- 一级注册建筑师、结构师等在“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管理系统”中的注册信息截图;
- 注册证书复印件(在有效期内);
- 无重复注册承诺书(法定代表人签字)。
3. 办公场所证明
- 租赁合同 + 房产证复印件 + 近期物业费/水电费发票;
- 办公现场照片(含门牌、前台、工位、档案室);
- 若注册地址与实际办公地不一致,需提供说明函+两地关系证明。
4.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
- 近一年内至少3个项目的完整过程文件:
- 设计任务书;
- 专业互提资料单;
- 三级校审记录(含问题描述、修改人、复核人);
- 审图意见回复及修改图纸;
- 最终归档清单。
❌ 禁忌:所有项目记录格式雷同、无修改痕迹、签字笔迹一致——易被认定为补做。
5. 申报业绩复核材料
- 原申报业绩的原始档案(合同、图纸、审图合格书);
- 技术负责人对每项业绩的履职说明(可附签字确认页);
- 业主联系方式(核查组可能电话核实)。
6. 企业基础证照
- 营业执照(经营范围含“工程设计”);
- 资质证书原件;
- 公司章程(最新备案版)。
7. 自查整改报告(如有历史问题)
- 若曾被责令整改,需提供整改完成证明;
- 主动说明当前合规状态,展现管理意识。
三、高频被查出的问题及后果
四、地方核查方式差异
五、迎检前7天自查清单
✅ 所有注册师社保连续缴纳至当月;
✅ 技术负责人能清晰讲述近2年项目细节;
✅ 办公场所整洁,有员工在岗,档案可随时调取;
✅ 至少3个项目的过程记录完整、逻辑闭环;
✅ 公司公章、出图章保管规范,无外借记录;
✅ 法定代表人、技术负责人手机畅通,可接受问询。
六、被查出问题后的补救窗口
若发现轻微不合规(如1名注册师刚离职):
- 立即启动更换程序:招聘或内部调配,确保30日内补齐;
- 主动提交说明:解释原因 + 整改计划 + 时间表;
- 配合补充材料: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补正,多数地区可免于处罚。
关键:态度诚恳 + 行动迅速 + 证据扎实。
七、长期建议:把合规融入日常
真正不怕核查的企业,不是临时抱佛脚,而是:
- 每月核对人员社保状态;
- 每个项目归档时同步生成“资质备查包”;
- 每季度开展内部合规审计;
- 将动态核查标准纳入新员工培训。
资质不是一劳永逸的勋章,而是持续经营的许可证。动态核查不是“找茬”,而是提醒你:专业,必须日日践行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