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在整理业绩时常常困惑:“合同写的是8000㎡,但图纸总建筑面积只有7500㎡,该用哪个?”“审图合格书没写面积,还能证明项目规模吗?”
答案是:住建部门对项目规模的认定,不依赖单一文件,而是通过“合同—图纸—审图”三者交叉验证;当数据冲突时,以施工图审查阶段确认的最终技术指标为准。下面详解认定逻辑与证据优先级。
一、政策原则:规模必须可验证、可追溯
根据《工程设计资质申报业绩认定指引》,项目规模(如建筑面积、跨度、装机容量等)必须:
- 有法定技术文件支撑;
- 与资质标准中的“中型/大型”定义严格对应;
- 不得仅凭合同金额或口头描述认定。
核心逻辑:合同约定的是商业意图,图纸体现的是技术实现,审图确认的是合规结果。三者一致才可信。
二、三类文件的证据效力排序
关键规则:若合同与图纸面积不一致,以图纸为准;若图纸无明确标注,则业绩可能被质疑无效。
三、当三者数据冲突时,如何处理?
场景1:合同写10000㎡,图纸实为8500㎡
- 结果:按8500㎡认定;
- 若资质要求“≥10000㎡”,则该项目不满足大型标准;
- 即使合同金额很高,也不能替代技术指标。
场景2:图纸未标注总面积,仅分栋列出
- 解决方案:
- 提供《建筑面积汇总表》,由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;
- 附规划许可证或竣工测量报告佐证;
- 部分省份接受(如广东),部分仍拒收(如江苏)。
场景3:审图合格书无面积,但图纸清晰
- 通常可接受,因审图机构默认已核对图纸内容;
- 建议补充《项目规模说明函》,加盖公司公章。
四、哪些图纸位置必须标注面积?
为确保业绩有效,以下位置应明确体现规模数据:
- 总平面图:总建筑面积、容积率、建筑密度;
- 单体建筑图纸封面或首页:单体建筑面积、层数、高度;
- 节能计算书/绿建专篇:常包含复核后的面积数据;
- 图纸目录页:汇总各专业面积信息。
注意:地下室、半地下室、架空层是否计入,需符合《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》(GB/T 50353)。
五、特殊项目规模认定规则
示例:某加固项目原建筑6000㎡,仅对2000㎡进行结构加强——不能算作6000㎡业绩。
六、地方执行差异提示
七、高频退件原因与规避方法
八、务实建议:从项目源头规范数据管理
- 设计任务书阶段:明确要求“按资质申报需求标注关键规模指标”;
- 出图前校审:增加“面积一致性检查”环节;
- 归档时:将合同、图纸、审图文件、规划许可并列存放,形成闭环;
- 申报前自查:用《资质标准》逐项核对每个业绩的技术参数。
真正专业的设计企业,不会等到申报时才整理业绩,而是在每个项目结束时就准备好“可申报版本”的完整档案。规模数据不是数字游戏,而是技术责任的量化体现。
当你的图纸、合同、审图文件说出同一个数字,你就赢得了审查员的信任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