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发布信息

工程设计资质申请中,业绩项目的“规模”如何官方认定?以合同为准还是以图纸为准?

企业在整理业绩时常常困惑:“合同写的是8000㎡,但图纸总建筑面积只有7500㎡,该用哪个?”“审图合格书没写面积,还能证明项目规模吗?”

答案是:住建部门对项目规模的认定,不依赖单一文件,而是通过“合同—图纸—审图”三者交叉验证;当数据冲突时,以施工图审查阶段确认的最终技术指标为准。下面详解认定逻辑与证据优先级。


一、政策原则:规模必须可验证、可追溯

根据《工程设计资质申报业绩认定指引》,项目规模(如建筑面积、跨度、装机容量等)必须:

  • 法定技术文件支撑
  • 资质标准中的“中型/大型”定义严格对应
  • 不得仅凭合同金额或口头描述认定

核心逻辑:合同约定的是商业意图,图纸体现的是技术实现,审图确认的是合规结果。三者一致才可信。


二、三类文件的证据效力排序

文件类型 作用 审查权重 常见问题
施工图审查合格书 ✅ 最高优先级 ⭐⭐⭐⭐⭐ 多数不写具体面积,仅写“符合要求”
施工图设计文件(含图纸目录、封面、计算书) ✅ 核心依据 ⭐⭐⭐⭐ 面积需在总图或单体图明确标注
设计合同 ⚠️ 辅助参考 ⭐⭐ 可能含预估面积,与实际不符

关键规则:若合同与图纸面积不一致,以图纸为准;若图纸无明确标注,则业绩可能被质疑无效


三、当三者数据冲突时,如何处理?

场景1:合同写10000㎡,图纸实为8500㎡

  • 结果:按8500㎡认定;
  • 若资质要求“≥10000㎡”,则该项目不满足大型标准
  • 即使合同金额很高,也不能替代技术指标。

场景2:图纸未标注总面积,仅分栋列出

  • 解决方案
    • 提供《建筑面积汇总表》,由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;
    • 附规划许可证或竣工测量报告佐证;
    • 部分省份接受(如广东),部分仍拒收(如江苏)。

场景3:审图合格书无面积,但图纸清晰

  • 通常可接受,因审图机构默认已核对图纸内容;
  • 建议补充《项目规模说明函》,加盖公司公章。

四、哪些图纸位置必须标注面积?

为确保业绩有效,以下位置应明确体现规模数据:

  • 总平面图:总建筑面积、容积率、建筑密度;
  • 单体建筑图纸封面或首页:单体建筑面积、层数、高度;
  • 节能计算书/绿建专篇:常包含复核后的面积数据;
  • 图纸目录页:汇总各专业面积信息。

注意:地下室、半地下室、架空层是否计入,需符合《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》(GB/T 50353)


五、特殊项目规模认定规则

项目类型 规模认定要点
工业厂房 按跨度、吊车吨位、柱网尺寸,非仅面积
市政桥梁 按主跨长度、总长、结构形式
EPC项目 仅设计部分对应的规模有效,需合同拆分说明
改造加固 按新增面积或结构改动范围,原建筑规模不直接继承

示例:某加固项目原建筑6000㎡,仅对2000㎡进行结构加强——不能算作6000㎡业绩


六、地方执行差异提示

地区 对规模认定的态度
江苏省 要求图纸面积与规划许可证完全一致,误差>5%即退件
广东省 接受技术负责人签字的面积汇总表,作为图纸补充
北京市 必须提供审图机构盖章的《技术指标确认页》(如有)
四川省 对民族地区项目,允许以立项批复面积为准

七、高频退件原因与规避方法

问题 占比 解决方案
图纸无总面积标注 40% 在图纸封面或总图明确汇总
合同与图纸面积差超10% 25% 提供合理说明(如规划调整批复)
用“估算面积”“暂定面积” 20% 替换为最终施工图数据
面积单位混淆(㎡ vs 亩) 10% 统一使用平方米,注明换算依据
未区分计容与不计容面积 5% 按资质标准要求选用对应指标

八、务实建议:从项目源头规范数据管理

  1. 设计任务书阶段:明确要求“按资质申报需求标注关键规模指标”;
  2. 出图前校审:增加“面积一致性检查”环节;
  3. 归档时:将合同、图纸、审图文件、规划许可并列存放,形成闭环;
  4. 申报前自查:用《资质标准》逐项核对每个业绩的技术参数。

真正专业的设计企业,不会等到申报时才整理业绩,而是在每个项目结束时就准备好“可申报版本”的完整档案。规模数据不是数字游戏,而是技术责任的量化体现。

当你的图纸、合同、审图文件说出同一个数字,你就赢得了审查员的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