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发布信息

幕墙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必须做风荷载计算书吗?技术负责人业绩怎么认定?

很多幕墙设计公司申报专项资质时被问:“每个项目都要做风洞试验吗?”“技术负责人做过玻璃幕墙,能用来申请甲级吗?”

答案是:风荷载计算书是所有幕墙项目的必备文件,但风洞试验仅限超限或异形项目;技术负责人业绩必须为本人主持并签字的幕墙专项设计,且项目规模需匹配申报等级。下面逐项说明技术合规边界。


一、风荷载计算:强制要求,但形式可分级

根据《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》(JGJ 102)及施工图审查要求:

  • 所有幕墙项目必须提供风荷载计算书,作为结构安全的核心依据;
  • 计算应基于项目所在地50年一遇基本风压,并考虑体型系数、高度变化、阵风效应;
  •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签字确认。

何时需要风洞试验?

  • 建筑高度 ≥ 200米;
  • 幕墙形式为双曲面、悬挑>3米、开洞率>30%等复杂形态;
  • 地处沿海强台风区或峡谷风敏感地带。

普通高层(如150米以内矩形塔楼),采用规范公式计算即可,无需风洞试验。


二、技术负责人业绩:三个硬性条件

申报幕墙工程设计专项资质(甲级/乙级),技术负责人业绩必须同时满足:

1. 专业对口

  • 必须为幕墙专项设计,不能用主体建筑、钢结构或装饰业绩替代;
  • 项目类型包括:玻璃幕墙、石材幕墙、金属板幕墙、单元式幕墙等。

2. 角色真实

  • 必须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或主创设计师
  • 在施工图封面、计算书、节点图上有亲笔签名
  • 电子签章需符合住建系统认可格式。

3. 规模达标

资质等级 业绩要求
甲级 主持完成过不少于2项大型幕墙项目(单体面积≥8000㎡ 或 高度≥100米)
乙级 主持完成过不少于3项中型幕墙项目(单体面积≥3000㎡ 或 高度≥50米)

注意:同一栋楼的多个立面视为一个项目,不可拆分计数。


三、哪些“看似有效”的业绩会被拒?

情形 原因
仅参与幕墙深化,未参与方案与计算 不属于“主持设计”
图纸由总包单位统一出图,无独立签章 无法证明设计主体身份
项目已完工但无施工图审查合格书 缺少合规过程证据
用海外项目业绩申报 国内资质申报原则上不采信境外业绩,除非经使馆认证且有中文译本

四、人员配置:结构师是核心门槛

幕墙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对人员要求突出结构安全:

等级 注册结构师 其他技术人员
甲级 ≥3名一级注册结构师 机械、材料、建筑专业高级工程师 ≥5人
乙级 ≥2名一级注册结构师 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 ≥3人

关键点:注册建筑师非必需,但技术负责人通常需具备建筑或结构背景。


五、地方审图差异提示

  • 北京市:超限幕墙需提交专家论证报告,计算书需包含地震作用组合;
  • 上海市:要求BIM模型包含幕墙单元编码,与加工系统对接;
  • 广东省:接受港澳注册结构师签字,但需备案合作单位并提供执业证明。

六、常见申报误区

误区 风险
“我们有幕墙施工经验,设计业绩可以后补” 设计与施工业绩不互通,无法替代
“找总包院代出图,我们实际做设计” 业绩归属总包院,自身无法用于资质申报
“用效果图+合同代替计算书” 材料不完整,初审即退件

七、积累有效业绩的可行路径

  1. 从小型公建切入
    如银行网点、售楼处、学校礼堂,业主更愿意单独委托幕墙专项设计。

  2. 规范内部出图流程
    即使项目小,也确保:任务书 → 荷载计算 → 节点图 → 签字 → 审图合格,形成闭环。

  3. 与建筑设计院明确分工
    在联合项目中,争取以“幕墙专项设计单位”身份独立签章,保留法律主体地位。

真正专业的幕墙设计企业,不是靠效果图打动客户,而是用精确的计算、可靠的节点、可追溯的责任赢得信任。资质申报只是结果,日常每一个项目的合规交付,才是真正的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