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设计院想升建筑行业甲级,但卡在“需要主持完成过大型项目”。问:“我们只做过20层住宅,算大型吗?”“技术负责人没签过超限项目,还能申报吗?”
答案是:没有符合标准的大型项目业绩,无法申请甲级资质。但“大型”有明确定义,且个人业绩可通过合规路径逐步积累。下面讲清规则与可行策略。
一、“大型项目”到底指什么?
根据《工程设计资质标准》对建筑行业的界定:
关键点: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——
- 项目本身属于“大型”;
- 申报人员在该项目中担任主要技术负责人,并在施工图签字页署名。
仅参与部分专业、未签字、或项目未通过审图,均不算有效业绩。
二、谁的业绩才算数?
资质申报中,两类人员需提供个人业绩:
1. 企业业绩(用于证明单位能力)
- 由企业作为设计主体完成;
- 需提供合同、中标通知书、施工图审查合格书;
- 近5年内完成。
2. 个人业绩(用于技术负责人、注册师)
- 必须是本人主持并签字的项目;
- 提供图纸封面或计算书签字页扫描件;
- 项目规模必须达到“大型”标准(甲级要求)。
注意:联合体项目中,只有牵头方的设计人员业绩可被采信;非牵头方即使签字,也不予认可。
三、如果现在没有大型项目,怎么办?
路径1:参与大型项目,争取签字权
- 与甲级设计院合作,作为分包方承担某专业设计;
- 在其允许下,由你方注册师在专业图纸上签字;
- 留存完整过程文件(任务书、校审记录、签字页)。
风险提示:若总包方拒绝让你签字,或仅让你做深化,无法形成有效业绩。
路径2:承接边界项目,主动“做大”
- 例如:设计一栋27层住宅(属中型),但通过增加地下室、连廊、大跨度门厅,使某单项指标突破80米高度或36米跨度;
- 提前与审图机构沟通,确认可按“大型”认定。
路径3:收购或合并有业绩的企业
- 通过企业吸收合并,承继其历史业绩;
- 需满足住建部门重组条件,并提供原项目全套资料;
- 成本高,但周期短。
四、哪些“看似大型”的项目其实无效?
五、地方执行中的灵活空间
- 广东省:接受联合体中非牵头方提供“专业负责人业绩”,需附联合体协议及分工说明;
- 四川省:山区、民族地区项目,规模标准可下浮10%–15%;
- 上海市:BIM正向设计项目,可作为业绩加分项,但不能替代规模要求。
建议申报前,向省级住建部门书面咨询业绩认定细则。
六、提前布局:如何为未来甲级做准备?
-
从乙级项目开始规范签字流程
即使是小型项目,也确保注册师在施工图完整签字,养成习惯。 -
建立个人业绩档案库
每个项目留存:合同关键页、审图意见书、签字图纸PDF、业主联系人。 -
聚焦一类大型项目深耕
如专注医院、学校或工业厂房,更容易积累同类型业绩。
七、现实提醒:甲级不是必选项
- 若业务集中在20–25层住宅、中小型商业,乙级已完全够用;
- 甲级意味着更高人员成本(6名一级注册建筑师+6名结构师)、更严动态核查;
- 盲目升级可能导致“证到手,单不够,人养不起”。
真正理性的设计企业,会根据真实业务需求决定是否冲刺甲级,而非盲目追求“最高等级”。没有大型项目不可怕,可怕的是在不具备条件时强行申报,浪费时间、资金和信用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