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发布信息

没有大型项目业绩,能申请建筑行业甲级吗?个人业绩怎么积累?

不少设计院想升建筑行业甲级,但卡在“需要主持完成过大型项目”。问:“我们只做过20层住宅,算大型吗?”“技术负责人没签过超限项目,还能申报吗?”

答案是:没有符合标准的大型项目业绩,无法申请甲级资质。但“大型”有明确定义,且个人业绩可通过合规路径逐步积累。下面讲清规则与可行策略。


一、“大型项目”到底指什么?

根据《工程设计资质标准》对建筑行业的界定:

项目类型 大型项目标准
民用建筑 ≥28层 或 ≥80米高 或 单跨≥36米
工业厂房 跨度≥36米 或 总建筑面积≥3万㎡
公共建筑 单体面积≥3万㎡ 或 高度≥50米

关键点: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——

  1. 项目本身属于“大型”;
  2. 申报人员在该项目中担任主要技术负责人,并在施工图签字页署名。

仅参与部分专业、未签字、或项目未通过审图,均不算有效业绩。


二、谁的业绩才算数?

资质申报中,两类人员需提供个人业绩:

1. 企业业绩(用于证明单位能力)

  • 由企业作为设计主体完成;
  • 需提供合同、中标通知书、施工图审查合格书;
  • 近5年内完成。

2. 个人业绩(用于技术负责人、注册师)

  • 必须是本人主持并签字的项目;
  • 提供图纸封面或计算书签字页扫描件;
  • 项目规模必须达到“大型”标准(甲级要求)。

注意:联合体项目中,只有牵头方的设计人员业绩可被采信;非牵头方即使签字,也不予认可。


三、如果现在没有大型项目,怎么办?

路径1:参与大型项目,争取签字权

  • 与甲级设计院合作,作为分包方承担某专业设计;
  • 在其允许下,由你方注册师在专业图纸上签字;
  • 留存完整过程文件(任务书、校审记录、签字页)。

风险提示:若总包方拒绝让你签字,或仅让你做深化,无法形成有效业绩。

路径2:承接边界项目,主动“做大”

  • 例如:设计一栋27层住宅(属中型),但通过增加地下室、连廊、大跨度门厅,使某单项指标突破80米高度或36米跨度;
  • 提前与审图机构沟通,确认可按“大型”认定。

路径3:收购或合并有业绩的企业

  • 通过企业吸收合并,承继其历史业绩;
  • 需满足住建部门重组条件,并提供原项目全套资料;
  • 成本高,但周期短。

四、哪些“看似大型”的项目其实无效?

情形 原因
项目已建成但未做施工图审查 无审图合格书,无法证明设计合规性
技术负责人只签了方案,未签施工图 施工资质只认施工图阶段签字
项目为EPC总承包,设计由施工单位内部完成 若设计单位无独立资质,业绩不被认可
图纸签字人为退休返聘,社保不在本单位 动态核查时可能被质疑“挂靠”

五、地方执行中的灵活空间

  • 广东省:接受联合体中非牵头方提供“专业负责人业绩”,需附联合体协议及分工说明;
  • 四川省:山区、民族地区项目,规模标准可下浮10%–15%;
  • 上海市:BIM正向设计项目,可作为业绩加分项,但不能替代规模要求。

建议申报前,向省级住建部门书面咨询业绩认定细则。


六、提前布局:如何为未来甲级做准备?

  1. 从乙级项目开始规范签字流程
    即使是小型项目,也确保注册师在施工图完整签字,养成习惯。

  2. 建立个人业绩档案库
    每个项目留存:合同关键页、审图意见书、签字图纸PDF、业主联系人。

  3. 聚焦一类大型项目深耕
    如专注医院、学校或工业厂房,更容易积累同类型业绩。


七、现实提醒:甲级不是必选项

  • 若业务集中在20–25层住宅、中小型商业,乙级已完全够用;
  • 甲级意味着更高人员成本(6名一级注册建筑师+6名结构师)、更严动态核查;
  • 盲目升级可能导致“证到手,单不够,人养不起”。

真正理性的设计企业,会根据真实业务需求决定是否冲刺甲级,而非盲目追求“最高等级”。没有大型项目不可怕,可怕的是在不具备条件时强行申报,浪费时间、资金和信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