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在杭州做了12年家装,团队稳定,客户口碑好,年营收600多万。今年想正规化,去问装修资质怎么办,结果被告知:“三级取消了,现在起步就是二级,要4个建造师、30个技工、还有1000万业绩。”
老板愣住了:“我接的都是80万、150万的单子,哪来的千万业绩?”
这不是个例。2025年起,住建部全面取消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,新办企业只能申请二级。政策本意是“提升行业门槛、淘汰皮包公司”,却让一大批踏实做中小项目的装修公司陷入两难:不办证,接不了公装;办证,又够不着标准。
一、装修资质二级,到底什么水平?
先看硬指标:
注意:虽然没要求企业净资产,但需提供近3个月银行资信证明,部分地区还要求办公场所产权或租赁备案。
二、最大的坎:200万业绩从哪来?
很多家装公司卡在这里——他们做的都是住宅精装修、别墅改造,单笔合同普遍在50–150万之间,很难凑出“≥200万”的合格业绩。
但政策其实留了口子:
- 公装项目:办公室、酒店、商场、学校装修,更容易达标;
- EPC或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:若合同明确包含施工部分,且金额达标,可作为业绩;
- 多个子项目打包:同一业主、同期实施的多个区域(如整栋写字楼各楼层),可合并计算合同额。
关键点:合同必须体现“建筑装修装饰工程”内容,不能只是“软装”“家具采购”等。
三、家装公司转型公装,现实吗?
不少代办机构鼓吹:“你做个假合同就行。”
风险极高!2025年住建部门已与税务、银行系统打通:
- 合同金额 vs 发票金额 vs 银行流水必须一致;
- 项目地址需有施工许可或物业备案;
- 甲方需能配合电话核查。
一旦被查实造假,不仅资质拿不到,还可能被列入“提供虚假材料”黑名单,三年禁报。
更务实的路径是:主动承接1–2个小型公装项目(如社区服务中心、连锁门店),真实积累业绩。哪怕利润薄一点,也为长期合规铺路。
四、别忽略“幕墙”和“消防”的边界
装修资质 ≠ 万能。以下内容不能单独承接:
- 建筑幕墙工程:需单独申请幕墙专业承包资质;
- 消防设施工程:需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资质;
- 钢结构隔层:涉及主体结构变动,需总包资质或加固资质。
很多装修公司因超范围施工被处罚。比如给商场加装玻璃幕墙,只用装修资质签合同,结果被认定为“无资质承揽”,项目停工+罚款20万。
五、地域差异:有些地方还在过渡
- 广东省:允许用“设计+施工”联合体业绩,设计院出图、装修公司施工,可共同作为业绩依据;
- 四川省:接受住宅批量精装修项目(如房企楼盘),只要单栋合同≥200万;
- 上海市:要求技术工人中至少3人持有“装配式装修”培训证书。
建议申报前,务必查询注册地住建局最新办事指南,避免用全国标准误判本地政策。
行业思考:小装修公司的出路不在“绕过门槛”,而在“重构业务”
三级资质的消失,本质是行业洗牌信号。未来市场将分化为两类玩家:
- 大型公装企业:靠资质、资金、管理接大单;
- 精品工作室:专注高端私宅、设计服务,走“无施工资质但合作总包”的轻资产模式。
如果你年营收不足500万,强冲二级资质可能得不偿失。不如考虑:
- 与有资质的总包单位建立长期分包合作;
- 聚焦设计+软装,规避施工资质要求;
- 或联合同行成立新公司,资源整合达标。
资质是工具,不是目的。真正的竞争力,永远是交付能力与客户信任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