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发布信息

施工企业被列入黑名单,多久能恢复?修复流程是什么?

企业因挂靠、业绩造假、安全事故、欠薪等问题被住建部门列入“建筑市场黑名单”或“严重失信名单”,不仅投标受限,法人还可能被限制高消费、禁止担任高管。

很多人以为“一进黑名单就完了”,其实多数情形可修复,但有严格条件和时限。下面讲清分类处置路径。


一、先分清:你进的是哪种“黑名单”?

住建领域常见三类信用惩戒:

类型 发布主体 公示平台 惩戒期限
不良行为记录 市/县住建局 地方建筑市场监管平台 6–24个月
建筑市场主体“黑名单” 省住建厅 省级信用信息平台 1–3年
严重失信主体名单(联合惩戒) 多部门联合(住建+发改+税务等) “信用中国”网站 ≥1年,最长5年

关键区别:只有“严重失信名单”会触发跨部门联合惩戒(如限制贷款、招投标、出行)。


二、能否提前移出?看是否满足“修复条件”

根据《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》,以下情形不可修复

  • 因转包、违法分包被处罚;
  • 使用虚假材料骗取资质;
  • 发生重大及以上质量安全事故且负主要责任。

其余情形(如一般性动态核查不合格、轻微欠薪已清偿),可在公示期满后申请提前移出


三、信用修复四步流程

第一步:履行法定义务

  • 若因欠薪:提供农民工工资结清证明 + 人社部门盖章确认;
  • 若因安全事故:提交整改报告 + 应急管理部门验收意见;
  • 若因资料不实:主动撤回虚假材料,书面说明原因。

未完成整改前,任何修复申请均无效。

第二步:公示期满

  • 不良行为记录:通常满6个月可申请;
  • 黑名单:满1年可申请(部分省份要求满公示期50%以上);
  • 严重失信名单:至少满1年,且无新增失信行为。

第三步:提交修复申请

向原认定部门(如市住建局)提交:

  1. 《信用修复申请书》;
  2. 整改完成证明材料;
  3. 法定代表人签字的《信用承诺书》;
  4. 近6个月无新增违法违规行为声明。

部分省份要求通过“信用中国”在线提交,需同步操作。

第四步:审核与移出

  • 审核时限:15–30个工作日;
  • 通过后:在原公示平台标注“已修复”,停止联合惩戒;
  • 未通过:告知理由,6个月后可再次申请。

四、修复期间能否投标?

  • 不良行为记录:公示期内限制参与政府项目,但可投民营项目;
  • 黑名单/严重失信名单所有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均禁止参与,系统自动拦截。

注意:即使修复成功,历史记录仍保留(标注“已修复”),部分业主仍可能拒用。


五、法人个人是否受影响?

  • 若企业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,法定代表人、主要负责人将同步受限:
    • 不得担任其他企业高管;
    • 限制乘坐高铁、飞机;
    • 限制贷款、高消费。
  • 修复后,个人限制同步解除。

但若个人因直接责任被处罚(如伪造证件),则需单独申请个人信用修复。


六、预防建议:建立信用自查机制

  1. 每季度登录“信用中国”及省级住建平台,查询企业状态;
  2. 重大决策前做合规评估(如分包模式、人员聘用);
  3. 发生问题第一时间主动整改,避免升级为“严重失信”。

七、真实案例参考

  • 案例1:某装饰公司因动态核查时技术负责人不在岗,被列入不良行为记录(6个月)。满3个月后完成整改并提交证明,第7个月成功移出。
  • 案例2:某市政公司因转包工程被认定“严重失信”,3年内无法参与任何政府项目,法人被限制高消费,至今未修复。

黑名单不是“*判决书”,而是“信用红牌警告”。
监管的本意不是惩罚,而是倒逼企业回归合规。

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,不怕犯错,怕的是不知错、不认错、不改错。
只要态度端正、行动及时,大多数信用污点都有修复机会。

但请记住:修复容易,重建信任难。一次失信,可能让多年积累的客户关系归零。